小寒低溫來襲,注重養生保健安穩度過三九天

國曆1月5-6日為小寒。「小寒」節氣是與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「大寒」相比較而,「寒」即寒冷的意 思,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。

三九天

古人認為,此時天氣寒冷,但還未到達極點,「小寒已近手難舒,終日掩門深閉廬。」「烏鵲穿林塘水凍,霧凇塗粉柳條舒。」正是小寒時節天氣寒冷的生動寫照。小寒過後,即進入最為寒冷的「三九天」,而三九天是根據民間對寒冬的記數方法,從冬至後以九天為一個記數單位。在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,通常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,最容易過敏、氣喘、感冒等症狀,因此稱為三九天。

起居養生

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。寒為陰邪,其性收引凝滯,易傷人體陽氣。小寒養生的基本原則仍是《黃帝內經》中的那一句格言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」冬日萬物斂藏,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,收藏陰精,使精氣內聚,以潤五臟。小寒養生,在起居方面應做到:

1.早睡晚起

《素問•調神大論》曰:「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」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,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,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。

2.注重保暖

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,此時著衣應以保暖為第一要務。 在此節氣里,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,患「中風」者增多。中醫認為,人體內的血液,得溫則易於流動,得寒就容易停滯,所謂「血遇寒則凝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
所以在此節氣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頭頸、背、手腳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。注意頭部保暖,不僅外出要戴帽子,還要做好出門前、臨睡前別洗頭等生活細節。注意背部保暖,日常可著件棉或毛背心,以保腎陽。對於老年人,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,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
另外,因「冬應腎」,冬季養生可以多做叩齒和泡腳。冬天經常叩齒,有益腎、堅腎之功;腎之經脈起於足部,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,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,並按揉腳心,可助腎中陽氣升發,有利健康。

飲食養生

溫補防寒,飲食多樣,俗話說:「小寒大寒,冷成冰團。」進入小寒節氣,也已進入數九寒天,飲食上要以「補」為主。民諺有「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」之說,說明冬季進補的重要性。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,尤其要重視「補腎防寒」。

羊肉是小寒節氣溫補的首選食物。冬季常吃羊肉,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,抵禦寒冷,而且對一般風寒咳嗽、慢性氣管炎、虛寒哮喘、腎虧陽痿、腹部冷痛、體虛怕冷、腰膝酸軟、面黃肌瘦、氣血兩虧等虛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。 除了多吃羊肉以外,還可多食用党參、黃芪、何首烏、當歸等補氣補血、滋補肝腎的葯膳。小寒飲食切忌黏硬、生冷食物。

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,如羊肉粥,以溫補陽氣;麥片粥,養心除煩;核桃粥,養陰固精;紅薯粥,滋補肝腎;大棗粥,可使人感覺周身溫暖,精力倍增;山藥粥,則有養腎補血的功效。

注重溫補的同時,要注意小寒 「食宜雜」,即食物要多樣化,精粗搭配,葷素兼吃。還要適當多吃苦味食物,因為苦味食物可助心陽,減少過亢的腎水,起到養腎的功效。

運動養生

避寒就溫,固護陽氣民間有諺語說:「冬天動一動,少鬧一場病;冬天懶一懶,多喝葯一碗。」善於養生的人,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,以取得養肝補腎、舒筋活絡、暢通氣脈、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。比如瑜伽、太極拳、散步、慢跑、跳繩、踢毽、打球、做操等,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。冬季鍛煉要注意:

  1. 不宜太早。最好要在太陽出來,氣溫有所升高后再進行身體鍛煉。在出現大風、霧霾、寒冷空氣襲來的天氣時,最好不要在室外進行鍛煉,可以在室內進行一些簡單的鍛煉活動。盡量減少晚間外出活動次數,以免傷陽。
  2. 運動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服裝穿著、暖身再進行活動。
  3. 運動時務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,以免使陽氣外泄。

情志養生

動靜結合,保精養神,中醫認為,腎主水,藏精,在志為驚與恐,與冬令之氣相應。《素問•六節臟象論》曰:「腎者主蟄,封藏之本,精之處也。」心主火,藏神,只有水火相濟,心腎相交,方可神清心寧。因此,在小寒之時,應調養心腎,以保精養神。

《素問•四氣調神大論》指出:「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。」就是要人們避免各種不良的干擾刺激,處於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」狀態,方可使心神安靜自如,含而不露,秘而不宣,給人以愉悅之美。

小寒時節寒風凜冽,陰雪紛紛,易擾亂人體陽氣,使人萎靡不振。現代醫學研究表明,冬天日照減少,易引發抑鬱症,使人情緒低落,鬱鬱寡歡,懶得動彈。為了避免以上情況,在陽光較好的時候,我們盡量到外面多曬太陽,多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,並注意動靜結合。動可健身,靜可養神,體健神旺,可一掃暮氣,振奮精神。

最多人看過的

最新文章

你可能有興趣

最新文章